“品牌年轻化是个筐,什么都能够往里装”?
大信息时代,国内的品牌方格外焦虑,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,传播路径、传播模式、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,伴随着90后、95后的消费能力增强,行业鼓吹的年轻人消费数据,品牌年轻化仿佛为品牌们打开了新消费时代,一往无前的宏伟蓝图,而对于转型挣扎中的传统品牌,品牌年轻化也似乎成为了救命稻草。
品牌年轻化开始被包装成一剂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药。
于是品牌们开始,焕新LOGO、更新口号等等,然后针对所谓的年轻人聚集平台,找一群圈层KOL发稿、投片一气呵成,最后到年底一看用户人群年龄结构,什么?高龄用户占比反而升高了!于是怀疑是不是营销做的不到位,公关还需要努力,广告投放看来还需要一波,或者干脆当无事发生,绝口不再提品牌年轻化。
这就是典型的品牌年轻化困境,其实,所谓的品牌年轻化,对于很多品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:
01品牌年轻化≠传播年轻化
品牌年轻化是品牌战略层的升级,而不是营销上的策略转变。它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延续品牌的生命周期,因为任何品牌和人一样,都是有自己生命周期的。大的阶段上品牌都会经历诞生、成长、成熟、老化几个阶段,如果品牌能够找到自己的第二支点,在老化之前品牌还有机会焕发新生,开启新的生命周期。
02品牌年轻化≠用户年轻化
品牌年轻化的动机通常是外部市场营销工作环境的变化,而不仅仅是一个用户消费群体的代际变化,任何信息时代都有年轻人,但不是没有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品牌年轻化。年轻化不等于年轻人,也并不是单纯可以用年龄来划分。年轻是一种激情活跃的状态,这种状态追求新奇、爱好潮流、品味时尚。也就是说,人是一个变化量,而年轻是一个状态量。
03品牌年轻化≠品牌万能药
品牌年轻化并不适用于所有品牌,也无法100%为品牌解决生意增长的难题。
盲目追求品牌年轻化,迎合新的消费人群,寻求短期的生意增长,本质上是思维在指导品牌的本末倒置行为。一个能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品牌,更应该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牌价值观和理念,以及能够与时代并驾齐驱的产品和服务。以品牌价值观和品牌理念为核心的品牌系统就像是大厦的地基,只有它足够坚固,我们的品牌才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实,才能增添实现各种可能性的能力。